我的求学之路----筑波大学博士课程李彩环
个人简介
李彩环,女,南京农业大学2010届本科毕业生。2011年4月—2013年3月,就读于爱媛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特别支援教育专攻,师从高桥信雄。就读爱媛大学期间,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获JEES(日能)奖学金。2013年4月至今,就读于日本筑波大学博士后期课程,人间综合科学研究科,障害科学专业,师从原岛恒夫。就读筑波大学期间,2013年9月和2014年9月分别在日本特殊教育学会做学术发表。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于筑波大学兼任某课程(面向全校本科生)和另一课程(面向障害科学所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助教(TA:Teaching Assistant),同一期间兼任留学生チューター(tutor)。同年,获日本笹川科学研究助成金,开展为期1年聋哑学校学生和教师的会话研究。2014年11月赴德国慕尼黑大学进行为期两周的短期研修。2015年5月于亚太地区人工耳蜗及相关技术大会(APSCI)做学术发表,并因此于同年获筑波大学障害科学专攻学生海外国际学会等研究发表助成金。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任留学生チューター(tutor)。2016年3月,在障害科学研究第40卷发表学术论文一篇。2016年4月至9月,将兼任某课程(面向障害科学专攻本科一年级)助教(TF:teaching fellow)。
突然收到母校周老师的微信,说班主任石老师推荐我为南农优秀毕业生。除了感谢石老师对我的认可外,还有一种很复杂的情绪,那就是苦恼于如何把自己一路走来的故事有条不紊地絮叨清楚。
可能首先大家会问我,为什么读日语专业。我想,日语对我而言,是一条新出路。我从小学电子琴、手风琴,初高中转入声乐系,那时的我,梦想着有天能站在舞台正中演绎各种歌剧。但是,2005年高考结束后,我终究接受了自己不够活泼的性格,拒绝了给我录取通知书的大学,并给歌剧这个梦想画上了终止符。2006年,我急切想寻找一条新的出路,最终以声乐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南农日语系。之所以选日语,是因为当时觉得很少有人会在高中阶段就具备日语基础,至少在我所知道的地方,大家都没有日语基础。本着这个想法,我憧憬着在大学我可以开启一个新的起跑模式,来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能力。然而,初进班级时,在同班同学优秀的高考分数面前,我对自己特长生的身份感到尴尬,也对自己刚过一本线的分数感到自卑。那时,本着不想落后于人的自尊心,每天早起在主楼前的草坪上读日语,晚上去教室背单词、预习。现在想想,那段时间支撑我走过来的是一种感触:勤能补拙。
然后一转眼,便走到了大三下学期。当大家都开始找工作时,我在为未来苦恼,因为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心不在工作。大二时班里举办了一次南京社会福利院之行,接触到很多残疾儿童。那时的我,看到那些孩子,难过到不能自已。再后来,又跟着社团参加了几次养老院的活动之后,内心的痛苦纠结转化成了我要面对现实,我要做点什么的想法。我查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书,最终接触到特殊教育这个关键词。在收集特殊教育资料期间,了解到日本特殊教育正在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针对每位儿童的教育需求制定教学计划”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这一理念的出现,让我渴望去了解和学习更多关于特殊教育的新知识。于是,凭借在南农学到的日语,我毫不犹豫地开始申请留学日本。那时身边的朋友几乎没有人支持我学这个专业,家人也是一直在质疑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然而,我还是瞒着家人朋友,直到申请成功那天。
日本的求学之路,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身边全是不认识的人,自己还是超级路痴,下雨了、阴天了就会迷路,不知道走丢过多少次。唯一欣慰的是,导师对我很好,专门配了办公室钥匙给我,让我随时可以去他办公室看书。那时自己也是爱上了导师满屋子的书,读不完就借回家,夜里就着台灯慢慢读,细心做笔记。记得刚入学后不久,导师带我去德岛参加学会,路上他问我,你觉得特殊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当时我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我学的是听觉障碍,那么听障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听和说。导师笑着摇了摇头说,希望你有一天能想明白这个问题。那天之后,我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学听障教育,听障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百思不得其解之后,开始审视自己的求学态度和目的。那之后也开始明白,作为一名学生,不能仅凭一腔热情地去糊里糊涂地学习,要知道为什么而学。
之后,我完成了爱媛大学的学业,来到了日本特殊教育的首府—筑波大学。周围到处是优秀的学姐学长,不努力,就永远会被人踩在脚下。也是在筑波,我体会到了另外一种心境。上大学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会告诉自己:营造一个强大的内心保护脆弱的自己。然而,在这里我体会到这种说法是多么矫情。记得自己准备博士论文开题时,遇到导师的各种驳斥。那段时间为了排遣压抑的情绪,有过各种痛哭,最后殃及了自己及腰的长发,一口气剪到了齐耳,并告诉自己,下次再通不过就剃掉。现在想来,当时这种想法是多么极端,但是,正是以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才有了后来的顺利开题,和开题后愉快的德国短期研修之旅。而跟我同级的日本男生也不比我好多少,因为各种通不过,他还曾一度得了哮喘。有一天老老师(我导师的恩师,今年80高寿,在日本特殊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跟我们聊天说,等你们以一个学术独立的研究者走出筑波大学校门时,也一定将是一个心智坚强的人。筑波大学的特殊教育博士课程平均5年才能毕业,我想,我还将在未来的几年里继续在各种困难中艰难求生存。也希望在将来,为了残疾小孩能够克服自身缺陷带来的困难,为了他们能够生活得幸福,尽一己绵薄之力。此外,正如老老师所说,在筑波大学的这种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一种难能可贵的历练。所以,很想跟各位学弟学妹说,路是你自己选的,丢掉矫情不辞辛苦地努力达到彼岸吧。
最后,看到有的毕业生谈起大学生恋爱的问题,自己也不禁想说几句。对我来说,南农给我的不仅仅是日语这个平台,在南农,我也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的先生。
他是我大一进校报记者团时的组长,就读于人文院。记得进入记者团的第一天,他在大家面前侃侃而谈记者团和他身为学长的感受。小女生的我坐在台下,满眼都是他一身的光环,耀眼到不敢抬头正视。随着大学毕业,这种情绪也只是埋在了心里。多年后我在筑波做助教的某节课堂上,手机突然显示一条新消息。虽然时隔多年,但是看到发消息的人名时,还是有了一种受宠若惊。是的,正是我先生发给我的。在之后的某一天,他问我要不要跟他在一起。而最终让我坚定决心的是他的一句话:我知道你一个人在国外多不容易,你哪里是女汉子,分明就是个故作成熟的女孩。现在的他,就职于一家很不错的单位,每天的工作充满了忙碌,但是他依然没有改变大学时喜欢读书的习惯。每天工作结束了,一有空就会读书,偶尔夜深人静时还会跟我讨论学术问题,或介绍一些国内的书籍给我读。每天的生活,简单充实又充满了快乐。
很多人说,恋爱是大学必修课,但我觉得其实未必。三言两拍里有个故事说,姻缘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正如有一天我问先生,为什么大学时我就在你身边,你却不问我要不要跟你在一起。他说,因为大学时在忙着读书和生活,而且那时还不懂爱情。大学生的爱情通常被认为是最纯净的,不必计较家庭背景,金钱利益等。然而,这种纯净的爱情又大多终结于毕业。相比爱情,勤奋努力四年,为自己以后的人生打基础,做规划,才应该是大学的必修课吧。所以,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这个道理简单却极为正确和重要。此外,从先生身上我看到的是,一个优秀的人,我们不会去看他大学时谈了多少次恋爱,而是看他如何督促自己进步,如何克服困难,如何运筹帷幄。所以,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如果你想谈一场纯净的大学恋爱,那么也不要耽误了你的学业。而想给处在恋爱中的学弟学妹们一点建议,你可以带着你的她/他一起畅游书海,读书也可以是一件增进感情的事情。
我的故事很不起眼,最起码我经常说自己是丢到人堆里就找不到的那种。不过,最后依旧很感谢母校给我这次机会,让我能够和大家分享。也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们,在今后的大学生涯中学业蒸蒸日上。感谢班主任石老师的培养和认可,愿老师工作顺利,生活幸福。感谢每一位耐心读完这篇流水账的人,愿你们每天的生活充实且有意义。
2016 年3月9日
于 筑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