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院四金花的留学心路历程
一、人物背景
2010级日语101班蒋静烨于2013年赴鹿儿岛短期大学交换留学。
2010级日语101班陈莺于2013年赴鹿儿岛短期大学交换留学。
2010级日语102班潘瑜于2013年赴宫崎大学交换留学。
2010级日语102班杨桂枝于2013年赴宫崎大学交换留学。
二、焦点访谈
1、上大学之前你有想到或计划在大学期间留学吗?
蒋静烨:没有。
陈莺:没有。
潘瑜:没有。
杨桂枝:没有。
2、你觉得你的专业成绩和专业能力在班级和年级里处于什么位置?
蒋静烨:中上。
陈莺:中上。
潘瑜:中上。
杨桂枝:中上。
3、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出国留学的打算的,并为此做了哪些准备?
蒋静烨:大一日语角有学姐介绍去日本交换留学的项目,自己很感兴趣,于是努力学习日语争取机会。
陈莺:没有特别做留学打算,顺其自然,学好了自然机会就会来的,有机会就要争取一下
潘瑜:大三;努力提高日语会话能力。
杨桂枝:一直都尽自己最大努力学习,在大二下学期得知日语专业有交换留学机会,就想要更努力去争取一下。
4、你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这个留学项目的?
蒋静烨:学姐口中及院办的宣传
陈莺:学校外语院院办消息
潘瑜:主要通过曾经去过宫崎大学交换留学的同班同学和学姐学长以及班级通知
杨桂枝:前辈那里听到的
5、要撰申请留学所需的研究计划等时,你参考的资料和咨询的人中,哪些比较有帮助?
蒋静烨:已经去过该项目的学姐会把很多注意事项交代给我们
陈莺:去过的前辈们的填写经验
潘瑜:曾经去过宫崎大学交换留学的学姐学长
杨桂枝:前辈
申请留学成功后,你感觉如何,做了哪些事?
蒋静烨:觉得很开心有机会交换去日本,努力在出去前考下了日语一级证书。
陈莺:很受到鼓励,多看日语视频,提高听力。
潘瑜:感觉很意外同时也很高兴,因为自己也很清楚,与众多申请者相比,自己的学习成绩一般,在社团活动中也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日语能力水平也并无过人之处,所以在申请留学成功后,便开始加强在会话、听力和词汇上的训练(包括日语和英语)。
杨桂枝:那一瞬感觉很难以置信,很开心。之后就是为了筹钱,开始了兼职。同时还有一些留学手续要办。
6、你出发前的心情如何?
蒋静烨:期待,也有一点忐忑。
陈莺:很兴奋,很期待。
潘瑜:既兴奋又紧张。
杨桂枝:感觉期待的这天终于来了,不知道亲眼看到的那边是什么样。
7、你的家人是否支持你去留学?
蒋静烨:支持
陈莺:支持
潘瑜:支持
杨桂枝:支持
8、去留学之前你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它们在实际留学过程中得到解决或缓解了吗?
蒋静烨:最担心上课的内容是否听得懂,能不能很好融入同学中去。实际留学过程中问题不大。
陈莺:日常开支问题,通过自己在日打工方式解决。
潘瑜:去留学前最担心的问题是沟通交流,但在实际留学过程中发现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同别人去沟通交流,别人也会很乐意与我们交往。
杨桂枝:担心其实没有什么,因为据了解那边的人都很亲切。真有的话,就是钱够不够用,物价有多高。
9、留学的课程难度大吗?你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蒋静烨:有些课程难度比较大,需要课后自己好好看书理解。
陈莺:不大,上课尽量认真听。
潘瑜:一般针对留学生的课程都相对比较简单,但针对学部生的课程就相对难度大一点,因为如果要完全听懂学部生的课程内容的话,必须要较大的词汇量以及较好的听解能力。
杨桂枝:不大,对于专业大四的来说还可以。正常都跟得上进度。
10、留学时你打工了吗?如果有,你怎么评价你打工的经历?
蒋静烨:在一家寿司店打工了,觉得这是除了学习旅游之外非常棒的融入日本社会的经历。
陈莺:打工了。很好的一段经历,通过打工接触了更多日本人,体验到了日本真正的民间生活。
潘瑜:没有。
杨桂枝:打工了。我觉得打工是我留学中最最快乐、充实、难忘的日子。收到店里、公司很多人的照顾。接触到除学校之外的日本人,并且交到了好朋友,聊了很多。让我看到、体会到真实的生活。
11、留学时你感到孤单无助吗?如果有,你是怎么面对和处理的?
蒋静烨:因为和同去的同学互相帮助,对方学校的老师同学也都很亲切,所以基本没有孤独无助的时候。
陈莺:没有。
潘瑜:基本上没有,因为每当遇到困难时,朋友和老师们都会很热情地给予帮助杨桂枝:
杨桂枝:孤单有,无助倒没有。首先人要自助,自己努力了,哪怕是张口请别人帮忙,问题总会解决。日本人都很亲切,能帮的肯定会帮。但是不要坐等别人的帮助。
12、你花了多少时间能基本适应留学生活?
蒋静烨:一个月左右。
陈莺:没几天,适应力比较强。
潘瑜:1周。
杨桂枝:3周。
13、你觉得留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蒋静烨:自己变得成熟独立,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
陈莺:看到了真实的日本。自己的心境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潘瑜:日语水平有所提高,并且结识了不少朋友。
杨桂枝:亲眼看到一直憧憬的真实的日本人的生活状态,并运用自己大学所学,无论是上课、打工,还是出去玩等等,尽可能多的与日本人交流沟通,亲身体会日本人无微不至、细心的生活习惯。
14、你觉得留学过程中最遗憾的事是什么?
蒋静烨:最遗憾的是时间太短啦,希望能再呆久一点。
陈莺:没有多去日本其他地方看看。
潘瑜:没有积极参加宿舍内部组织的活动。
杨桂枝:时间太短,好不容熟悉起来的朋友就要马上告别。还有没能在日本经历面试、找工作。
15、你认为什么样的人适合留学?留学的人里学霸多吗?
蒋静烨:有自己的目标,并且有很好自控型的人。学霸还挺多的。
陈莺:适应力强的人,日语能力高的。留学的人里学霸很多。
潘瑜:我认为个性积极乐观、具备一定自立能力以及外语基础的人比较适合留学。在这次的交换留学项目中,学霸还是占了绝大部分。
杨桂枝:个人以为,去日本留学要细心,懂得通过观察他人来检查自己。想要真正地运用一门语言,就要懂得其国文化,日本人又恰恰是很谨慎、细致的民族,所以要对身边的一举一动敏感起来。学霸单纯只是学习成绩好的话,也仅仅是善于考试,但是不是能把学到的知识实际的运用起来,仅仅是学霸是不不够的,更多的是善于观察、思考和反思。
16、通过留学你觉得南农外院在培养学生上有什么不同或不足?
蒋静烨:比如日语系的学生,除了固定的几个外教,真正与其他日本人接触交流的机会太少。
陈莺:多增设日本外教的课程,提高课程难度,走形式的课应该减少。
潘瑜:希望南农外院能给予学生更多与外国留学生交流的机会或者是出国留学的机会,我认为这样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
杨桂枝:我觉得日本(宫崎大学)那边很注重交流。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学生也都很积极。不足:把语言用于实际的活动太少,单靠日语角略少。
17、留学经历对你回国后的心理状态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蒋静烨:以前都一心只想着闷头学习书本上的日语,现在会更多关注人与人的交流,中国与日本的交流。
陈莺:更坦然了,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
潘瑜:相比以前更加踏实了,因为这段出国经历让我明白到自己还存在着哪些不足,更加明确了自己以后要努力的方向以及目标。
杨桂枝:真正体会过工期的生活之后,觉得首先自己学了四年的日语仅仅是开始,也仅仅是能够在日本偏正常地生活的水平。要想用于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努力。其次,亲身体会日本社会生活的方便、舒心,感觉回国也希望周围身边的也能是这么一种环境,至少想为此而努力。
18、留学经历对你回国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蒋静烨:希望研究生阶段也能有更多与日本交流的机会,更希望进日企之类与日语相关的企业,使学有所用。
陈莺:学习上更主动了,工作上变得更有耐心了。
潘瑜:这段留学经历让我明白到自己之前的学习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包括词汇量的缺乏、自我表达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我以后的进一步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动力。
杨桂枝:学习上,留学让我认识到不足,真正的学习才真正要开始。同时从日本带回30本左右日文书籍,相信也会是一笔财富。在工作上,有留日经验会比较清晰地、或者很容易了解与日本人工作交流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19、回国后你怎么评价自己去留学之前的大学生活?对那时候的自己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蒋静烨:觉得以前自己应该跳出书本,多看多想,扎实日语基础,口语听力一定要多多提高
陈莺:留学前的大学生活是我打下坚实基础的大好时光。感谢自己没有随波逐流,坚持了自己。
潘瑜:我认为没有好好利用课余时间充实自己是出国留学前的大学生活中的一大遗憾。对那时候的自己我最想说的是:“一定要好好利用课余时间,多看点书,多出去走走,最好培养一技之长。”
杨桂枝:正因为留学之前的努力,才能够出去深造。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前的学习偏死板,应该更加注重运用语言及语言使用时的各种修养。
20、你会鼓励你的同学朋友去留学吗?
蒋静烨:会。
陈莺:会的。
潘瑜:会。
杨桂枝:会,因为细心的人会有很大收获。
21、你考虑毕业后出国深造吗?如果是,你想就读什么学校的什么专业?
蒋静烨:没有。
陈莺:不考虑。
潘瑜: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国深造。
杨桂枝:不。
22、如果机会合适,你会接受国外的就业机会吗?
蒋静烨:会。
陈莺:不考虑。
潘瑜:会。
杨桂枝:会,不仅仅是会,还想尽可能去争取。因为国外的各种环境条件的确会很好。对自己的上进也很有帮助。